德興宮歷史

德興宮歷史


原舊廟歷經多次整建,至73年因神殿樑柱腐朽,又因地層下陷恐有倒塌之虞,
故於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拆除舊廟,歷經數載於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四日舉行安座,並於民國八十二年完成聖母殿。

後續觀音媽殿、大雄寶殿、凌霄寶殿

天佑鄉民


本宮建廟主奉天上聖母與龍溪媽,迄今已歷二百多年期間,香火鼎盛,神佑鄉民,以成鄉民中心靈寄託中心。



德興宮-建廟沿革

枋寮德興宮草創於前清乾隆年間,清初因枋寮地處番交界所在,先民們在烏魚季來臨時,恭請媽祖聖像隨行出海保護。先人從唐山過台灣開闢新天地,需橫越黑水溝,是時恭請天妃娘娘隨行,保佑一帆風順平安渡來台。清庭因船艦維修需要,在枋寮設置存放板料寮房,未久居民聚集成庄市,先民供奉媽祖於斯。

由漳、泉先民合祀湄洲媽祖和龍溪媽祖,經過蓽路藍縷開發之後居民安居樂業,嘉慶十一年(1806)枋寮黃茂純開墾番界順利完成,感恩聖母保佑,留有匾額一方;另咸豐,光緒,年號匾額亦有多方。

道光十年(1830)泉州人先賢林光輝大德由地方先進籌資興建土确草茅,供奉聖母(宮名為德興宮,見鳳山縣采訪冊。)

民國十八年(昭和三年,1929)曾大目,董興等議集重建,得當時郡守津下豬太郎獻匾額一方,是名慈濟。

民國七十三年,因廟貌斑駁且瀕臨海濵地勢低窪,每受淹水之苦。經聖母指示,爐下眾弟子合力玉成,歷經數載於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四日舉行安座,並於民國八十二年完成聖母殿,成就今天之宏宇壯觀美輪美奐大廟。

民國九十五年續建觀音殿、大雄寶殿、淩霄寶殿(玉皇殿),已於民國一百零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安座落成,供各方大德辦理謝神,拜天公儀式,安太歲燈,光明燈,祈福拜斗等,待十方善信發心為枋寮媽一同護持天恩。

 

湄洲媽與龍溪媽

枋寮德興宮供奉湄洲媽祖與龍溪媽祖,兩三百年前就有來自漳、泉的唐山人在此群聚營生,乾隆四十三年的古碑,洩漏彼時街市的樣貌。當時在枋寮街上營生舖戶因治安不佳,聯名向縣老爺申告要求,若再有無賴惡棍擾民之事發生,准泉人具保應訊,「不致上費天心,下累戮辱。」要求縣老爺出文示禁。由此可見,枋寮一地,漳、泉人士相融共處比他處要早上一兩百年之久。

台灣媽祖崇拜來自原鄉信仰的移植,經三四百年之後,以此地的風情水土供養,早已形成本地的民情風俗。所慣以的名號,無論是庄頭小廟或是角頭大廟,都以地外大字或小字加上媽祖,如枋寮媽,大甲媽稱之,不然就是在地名之後加上湄洲或龍溪,稱之【枋寮龍溪媽】或【枋寮湄洲媽】。總之,不管叫什麼媽祖,道教或佛教,都是天上聖母林默娘在世間救世宏法的辦公室。枋寮德興宮獨特之處,自草創以來就是【枋寮龍溪媽祖】和【枋寮湄洲媽祖】的聯合辦公室。本宮所祀湄洲媽和龍溪媽,不論是外地香客或是本境善信全都尊稱祂們,枋寮媽。

鎮宮古碑考證初探

德興宮內,示禁碑是乾隆四十三年五月立的。主要是地方人士不堪無賴流民侵擾,造成地方不安,鋪舍街民向地方官員申訴,由當時縣令核准立碑公告。除了安定舖民人心之外,也警告不知凡幾的流民無賴,別再惹事生端。

按碑文內容所示「乞准泉等衛眾,會同鄉保甲鄰、查實呈稟究逐,時或勾接匪類,乘間為盜;或賒借不遂,架詞妄控;甚至唆美事主,捏名告害,視舖民如魚肉,」

枋寮街於乾隆年間,已有泉人在此營生。從這方石碑看來,有近六十戶聯名同立。當中不少舖號,如玉成鋪,懷德堂,萬盛舖,福利舖,有恒堂,惠興舖,玉興利,興,興泉,泉集,泉裕,豐源,泉盛,寶源,珍成,協成,振陞,泉美,順興,泉發等等,都是店號常見的文字。

公告示禁碑,要立在哪裡?無非人群聚集之處,街市、地方公廟等等。德與宮正是人來人往的地方,或可充為公告之地。

另,鳳山縣采訪冊中提到,「天后宮,一在枋寮街,港東,縣東南六十里,屋二間,額德興宮,道光十一年,林光輝董建。」這條記錄是目前較早且直接描寫枋寮德興宮建廟的資料。



P1010751
logo
logo
P1010747
P1010749
logo